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依托“暨南大学-香港大学中枢神经再生联合实验室”和国家外专局“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引智创新基地”,于2015 年申报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于2015 年6 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答辩,并于2015 年12 月下文批准立项建设(教技函【2015】67 号)。根据文件精神: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期为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建设期满,教育部将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验收;达到验收标准的实验室可以提前提出验收申请。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申请初期研究院共有研究人员40 人,其中有25 名国内全职研究人员;50%以上人员从境外获得博士学位,95%以上具有海外科研经历;汇集了一批从香港、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境外引进全职科研骨干,其中包括院士2 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 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1 等。依托引智创新基地的12 名海外聘用专家,11 名为终身正教授,多数为国外著名研究单位的负责人。联合实验室境外部分依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该实验室成立于2005 年,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 人,全部具有在国外著名学府留学及从事博士后训练的经历。联合实验室研究人员的专业涵括了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所有领域: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神经药理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此外,联合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国际一流学者的认可。
        2016年4月9日上午,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研究院召开。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长欧阳谦出席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洪岸表示,联合实验室建设是暨大高水平大学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洪岸宣布了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并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全体委员颁发聘书。
        学术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南通大学顾晓松院士主持。会议听取了联合实验室主任对建设方案的汇报,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讨论。学术委员会代表一致认为,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基础扎实,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预期目标明确,建设方案基本合理,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学术委员会提出,联合实验室今后应重点强化粤港澳、国际合作,深化和境外国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向展开深入协作,扩大国际影响,同时加强国内合作及校内资源整合。
        学术委员会强调,联合实验室在目前基础上,应努力实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内涵和质量,进一步整合研究团队,在特色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一批标志性成果;尤其要加强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同时应积极加强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学术委员会建议暨南大学对联合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以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并积极争取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