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登录管理 | 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2021.10 13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宣传片

  • 2025.03 03

    吴政/陈功教授团队Advanced Science:脑内原位神经再生基因疗法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

    近日,一项由暨南大学吴政/陈功教授团队主导的研究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全脑神经再生基因疗法,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中显著改善认知功能。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和不可逆的脑部疾病,全球有数千万患者深受其苦。该疾病的病理特征包括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这些有毒蛋白质的积累对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传统上,基于清除有害蛋白的治疗策略仅能部分延缓早期患者的病情进展,但无法逆转学习记忆功能的衰退。在这项研究中,团队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神经再生型基因疗法,利用改造的工程化腺相关病毒载体(AAV-PHP.eb),通过系统注射的方式将神经转录因子NeuroD1表达在AD模型小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中,将星形胶质细胞原位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AAV-PHP.eb 血清型具有高通透血脑屏障的特性,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神经再生。研究发现,在AD小鼠模型中,原位神经再生基因疗法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再生了约有50万个新神经元,并在其他脑区也有广泛分布。这些新生成的神经元能

  • 2024.10 30

    杨甦/李晓江团队发现内质网应激蛋白MANF促进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程发展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是海马区和大脑皮层出现进行性的神经突触丢失。内质网应激(ER-stress)是AD的早期病理标志之一,然而ER-stress对AD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ANF)是一种非典型神经营养因子,同时也是ER-stress响应蛋白。以往研究显示,MANF对急性ER-stress的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并且MANF的表达在AD患者脑内增加,然而MANF对AD病理的影响仍然未知。2024年10月18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杨甦/李晓江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一区Top,IF 14.9)发表题为“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ANF) contribute

  • 2024.10 21

    杨伟莉/李世华/李晓江团队利用猴模型揭示帕金森病新病理机制

    10月15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杨伟莉/李世华/李晓江团队在国际医学研究领域权威顶级期刊《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一区Top,IF 13.3)在线发表题为“Deficiency of Parkin causes neurode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athological α-synuclein in monkey mode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首次建立了不同年龄的Parkin缺失猴模型,并发现Parkin缺失随年龄增长可造成猴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明显变性及死亡、纹状体部位多巴胺合成减少及病理性pS129-α-syn聚集,成功模拟了PD病人脑中的重要病理特征,这与Parkin敲除的小鼠模型及猪模型无法模拟PD病人脑中神经细胞退变死亡的重要病理形成鲜明对比,提示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Parkin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生理状态下的动物体内PINK1激酶可磷酸化Parkin的证据,且Parkin 磷酸化的减少与pS12

  • 2024.09 12

    张力课题组发现运动改善焦虑的代谢-脑作用机制

    近日,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课题组,在Cell Metabolism期刊发表题为“Physical exercise mediates cortical synaptic protein lactylation to improve stress resilience”的论文,发现了运动后产生的乳酸分子,通过增强皮层特定突触蛋白的乳酰化修饰,改善突触结构及功能,缓解压力应激导致焦虑行为的机制。运动对于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的改善效果已得到大量人群研究的支持。目前对其背后生物学机制的解析主要包括了成体神经发生、单胺能神经递质、神经炎症等假说。在调控脑内微环境的同时,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多组织器官的代谢稳态。例如,机体高强度运动下各类组织细胞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分子,在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参与了多个分子通路调控。在脑组织中,有研究提示乳酸可能改善记忆形成,及发挥抗抑郁作用。但乳酸作为短时的能量代谢分子,如何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上发挥持久作用,还缺少有力的机制解释。近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乳酰化修饰,可能为解析运动改善情感障碍的代谢-脑机制提供理论模型。在这项研究中,张力研究员负责的我校“

  • 每页 5 记录  总共 7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16 跳转到 

Top

校内链接:

暨南大学主页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链接: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Japan Brain/MINS US BRAIN Initiative Europe Human Brain Project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邮编:510632) | 电话:85223563 | 邮箱: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院长致辞
    • 研究院简介
    • 港澳台及国际合作
    • 人才荣誉称号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 科普工作
  • 师资力量
    • 研究团队
      • 全部团队
      • 视觉系统损伤修复
      • 脊髓损伤与修复
      • 神经生长分子调控
      • 脑损伤机制与干预
      • 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
      • 语言发育与重塑
    • 行政技术团队
      • 行政人员
      • 科研助理
    • 讲座教授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数据库
    • 科研基金
    • 申请专利
      • 2018
      • 2017
      • 2016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博士后
    • 课程设置
  • 实验平台
    • 仪器设备
      • 电生理平台
      • 显微成像平台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行为学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招聘信息
    • 教研系列
    • 博士后
    • 合同工
  • 捐赠
  • 轮播图
  • 校内链接
  • 相关链接
  • 平台建设(旧)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实验室安全(旧)
    • 安全培训
    • 安全讲座
    • 安全规章
  • 学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