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然、苏国辉合作在Neuron发表光疗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9-02-21 发布单位: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2019220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IF:14.31在线发表了我院任超然课题组和苏国辉课题组题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Habenula Underlies the Antidepressive Effects of Light Therapy的研究论文,深入阐释了光疗抗抑郁作用产生的神经环路新机制。



抑郁症是以持久自发性情绪低落、快感缺乏等抑郁症状为特点的精神系统疾病。抑郁症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及心理咨询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上述治疗手段存在起效慢、个体差异性大、副作用高等缺点。研究提示光疗可缓解多种类型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目前光疗抗抑郁作用产生的神经机制还不明确,光疗的最佳应用模式也存在争议。从了解光调控抑郁情绪的神经机制入手,将会是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及研发该病新型诊疗方法的一种重要策略


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小鼠脑内存有一条从视网膜至外侧缰核(LHb)的跨双突触光信息传导通路。其中视网膜内部分自身感光神经节细胞(mRGCs)可直接投射至丘脑腹侧外膝体和膝状体间小叶(vLGN/IGL),后者进而可直接投射至LHb。作者通过综合应用神经环路示踪、电生理、在体钙成像、光/化学遗传学等研究技术发现mRGCsvLGN/IGLLHb通路激活可显著降低抑郁样行为,而且光疗的抗抑郁作用需经该通路的介导

该研究发现了一条新的抑郁相关光信息传导环路,加深了我们对光在调控情绪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回答光疗为何能够缓解抑郁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并有望为临床新型光疗策略的制定及推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光疗抗抑郁作用神经通路示意图

任超然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我校博士后黄鲁,博士研究生席月、黄晓丹和苏国辉院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技大学薛天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员,北京大学濮鸣亮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袁逖飞教授等合作伙伴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特支计划、珠江科技新星专项及111引智计划等资助,在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