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登录管理 | 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科普工作
  • 2023.06 13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学基地开展 “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第十一期研学活动

    为了增进中学生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和了解,2023年5月17日,暨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来到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开展“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系列研学活动。师玲玲老师与带队老师一同带领暨大附中的学生们来到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活动开始前,闫森老师代表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向各位中学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闫森老师说,实验室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中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神经科学的魅力和趣味,激发他们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接着,郭祥玉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实验室的大动物模型——食蟹猴。他幽默风趣地介绍了食蟹猴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着很高的遗传相似度和认知能力,可以作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型。同学们观看了食蟹猴玩ipad的视频,展示了食蟹猴可以通过触摸屏完成各种复杂的行为学任务,如记忆、注意、决策等,并且可以通过奖励系统进行训练和学习,激发了同学们对大动物疾病模型的兴趣。林莉老师和研究生谢佳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了表观遗传的概念和意义。他们还举了一个生动

  • 2023.03 29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学基地开展 “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第十期研学活动

    2023年3月22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大脑修复中心迎来了一群充满朝气的暨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开展“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系列研学活动。吴政老师代表大脑修复中心实验室欢迎暨大附中师生们的来访,并简要介绍了“大脑原位神经再生技术”的概念以及在脑中风、亨廷顿舞蹈症、癫痫等大脑疾病中的应用,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策略。大脑修复中心实验室李雯老师和研究生卢康,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大脑修复中心的活细胞体外培养设施,以及利用活细胞成像技术追踪星形胶质细胞向神经元转分化的动态过程,用专业又不失幽默的语言介绍了在转分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小事件,比如在转分化过程中细胞出现分裂事件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大家在看到一个个像星星一样的星形胶质细胞一步步华丽转身为一颗颗椭圆形的神经元的时候,纷纷感叹于科研的魅力。实验室研究生和澍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小鼠脑组织切片的实验,同学们在近距离观察厚度仅为30 微米的脑组织以及各个脑区的结构时,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个小实验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大脑的神秘结构,也启发了同学们对于大脑研究神秘的向往。实验室研究生徐亮为同学们讲解了关

  • 2022.11 17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学基地开展 “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第九期研学活动

    2022年11月9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中枢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行了新一期暨南大学附属中学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由“运动与脑健康”实验室(苏国辉-张力课题组)承办,并得到了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系列科普活动的支持。本次活动首先由张力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刘玲琳对运动和脑健康相关科普知识进行介绍。随后安排参与活动的同学,参观了神经科学实验室。在课题组研究生林碧莲、王雅杰、陈俊琳、罗岚之、王文婧、王晓冉等人的指导下,同学们实践体验了小动物行为学记录、立体定位注射、免疫荧光染色等部分实验环节。借助先进的多通道荧光显微镜,同学们观察了大脑海马体不同细胞类型的分布和区别。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反响热烈,向指导实验的研究生提出了许多科学问题。短短的30分钟实践活动,令同学们对大脑复杂且精密的微解剖结构、和脑科学先进研究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参观实验室之后,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教授,给同学们做了简短的报告。张教授主要讲解了体育锻炼对大脑功能、学习记忆的改善效果,并以大脑神经细胞间的连接模式为例,介绍了运动增强脑功能的机制。结合现场发放的“中学生运动习惯”问卷,了解了同

  • 2022.07 05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学基地开展 “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第八期研学活动

    2022年7月4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广东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新的一批暨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开展“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系列研学活动。广东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甦研究员代表实验室欢迎附中师生们的来访,并从动物模型和大脑功能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即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大脑疾病。同学们对生命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小至线虫、果蝇,大至猪、猴,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惊叹于人类大脑中数量惊人的神经细胞及其连接形成的网络。实验室的研究生梁维恩、陈秀生、贾青青、覃义阳分别针对实验室研究的四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渐冻人症、亨廷顿舞蹈症进行介绍。四位主讲人寓教于乐,用专业又不失幽默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和动物行为学录像,帮助同学们了解各种大脑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手段和最新研究进展。疾病患者运动失调、四肢震颤的视频让同学们受到很大的震撼,前两年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全球的“冰桶挑战”视频也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同学们认真听讲并记录笔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后,李世华教授对上述讲座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利用

  • 2022.05 27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学基地开展 “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第七期研学活动——“探索眼睛奥秘,了解心灵之窗”

    达芬奇曾说,眼睛是心灵之窗。为了向中小学生普及视觉知识,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眼睛,在2022年5月25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徐颖课题组,迎接了暨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开展“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系列研学活动。徐颖教授对于暨大附中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讲座,就自己的研究方向----视网膜的退变及修复向同学们展开详细讲解。她首先介绍了眼球和视网膜结构及常见疾病,然后就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以探索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讲解。在讲座上,附中的同学们专心致志,认真记下了笔记。徐颖教授介绍视觉的形成,同学们认真听讲随后,徐组的学生们利用眼球结构模型和行为学录像,分别向附中同学们展示了人类眼球的结构、不同动物的视网膜图片、小鼠视动实验、小鼠黑白箱实验以及食蟹猴的视动实验,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同学们兴致盎然,目不转睛地观看小鼠在黑白箱中穿梭,观察在视动反应录像中小鼠随光栅移动而转头的瞬间。课题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眼球结构与动物视觉行为学实验徐颖教授课题组还为参加研学活动的同学们设计了有趣的互动环节:包括拆解组装眼球结构模型、测试缩瞳反射、寻找盲点、使用光学显微镜

  • 每页 5 记录  总共 1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3 跳转到 

Top

校内链接:

暨南大学主页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链接: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Japan Brain/MINS US BRAIN Initiative Europe Human Brain Project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邮编:510632) | 电话:85223563 | 邮箱: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院长致辞
    • 研究院简介
    • 港澳台及国际合作
    • 人才荣誉称号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 科普工作
  • 师资力量
    • 研究团队
      • 全部团队
      • 视觉系统损伤修复
      • 脊髓损伤与修复
      • 神经生长分子调控
      • 脑损伤机制与干预
      • 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
      • 语言发育与重塑
    • 行政技术团队
      • 行政人员
      • 科研助理
    • 讲座教授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数据库
    • 科研基金
    • 申请专利
      • 2018
      • 2017
      • 2016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博士后
    • 课程设置
  • 实验平台
    • 仪器设备
      • 电生理平台
      • 显微成像平台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行为学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招聘信息
    • 教研系列
    • 博士后
    • 合同工
  • 捐赠
  • 轮播图
  • 校内链接
  • 相关链接
  • 平台建设(旧)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实验室安全(旧)
    • 安全培训
    • 安全讲座
    • 安全规章
  • 学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