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登录管理 | 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2020.08 12

    李晓江团队揭示亨廷顿舞蹈症特异性神经细胞死亡机制

    2020年08月3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在线发表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团队题为“Loss of Hap1 selectively promotes striatal degeneration in Huntington disease mice”的研究论文 (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7/30/2002283117)。该研究揭示了亨廷顿舞蹈症神经细胞死亡特异性的机制。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亨廷顿基因(Htt)突变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所致。虽然突变Htt蛋白在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 可是大脑纹状体区域的神经细胞最先死亡,受损最严重。这种选择性神经细胞死亡现像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的病理现象十分相近。然而,神经退行性病中选择性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仍然不清楚。突变Htt蛋白能异常结合细胞内的重要蛋白而改变细胞功能。Huntingtin associated protein 1 (Hap1)为神经细胞表达

  • 2020.06 11

    任超然课题组联合周时凤课题组研发新型光遗传探针技术

    2020年06月10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5.8)在线发表了我院任超然课题组和华南理工大学周时凤课题组题为Flexible fiber probe for efficient neural stimulation and detection的研究论文,系统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光遗传光纤探针技术。光遗传是一种利用光来操控神经元活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环路功能、神经再生、基因工程、脑机接口等领域。光纤探针作为连接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在光遗传应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光纤探针通常只能作为导光介质对细胞功能进行调控,无法实时记录细胞活动变化。这导致在应用光遗传技术过程中需要额外进行电生理实验证明光遗传系统的工作效率。此外,这些探针由于信噪比较低以及探针与组织之间的炎症反应,难以长时间应用。因此,开发可在长时间内实现同步光刺激和神经信号记录、生物相容性好、阻抗低的多功能新型探针对于光遗传学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我院任超然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周时凤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多模态光纤探针技术,成功实现

  • 2020.04 16

    我院获批3项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

    近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的立项清单。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领域,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获批牵头组织3个专项,总经费4000万元。其中,苏国辉院士主持“运动改善认知障碍的外周-中枢机制研究”,周立兵教授主持“脊髓与视神经损伤大动物模型标准化研究”,闫森研究员主持“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症猴模型的制备及研究”。在此次“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领域全市获批的13个项目(合计资助经费1.58亿元)中,我校主持3项,同时参与2项课题研究,获批资助项目数和经费额度均为全市第一,充分体现了我校近年来“双一流”建设和脑科学领域重点发展的成果。苏国辉院士主持的“运动改善认知障碍的外周-中枢机制研究”项目,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精神科学领域优势单位,针对当前各类认知障碍的人群高发病率和缺少有效干预手段的现状,重点研究运动等非药物策略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认知缺陷的分子和环路机制,寻找关键性“运动因子”;以此为基础,探索并优化临床中相应的“运动处方”。项目成果将带动相关精神卫生领域的新型诊疗技术开发。周立兵教授主持的“脊髓与

  • 2020.04 10

    我院举行毕业生在线预答辩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神经生物学专业)今年夏季共有14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拟申请学位,突如其来的疫情给2020届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申请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针对学生不能返校的实际情况,研究院全体导师、毕业生坚持学位论文标准不降低、科研学习不停止,积极克服困难,利用在线会议平台,于4月7日-8日进行了系列线上预答辩活动。在会议过程中,全体拟毕业学生精心准备,在各自居住地进行了线上论文工作汇报,研究院相关导师全程在线出席会议,针对学生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指导;同时,研究院组织了其它年级研究生收看了预答辩过程。预答辩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有效推动了毕业生学位申请工作进展,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加强了课题组间的交流。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依托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累计培养神经生物学硕士博士研究生120余人,40多人次赴国(境)外交流,1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资助,超过30人次毕业后继续科研深造。图:超过30名学生在线旁听了本次预答辩活动

  • 2020.02 28

    我院陈功团队开发神经再生型新基因疗法,治疗亨廷顿舞蹈症

    亨廷顿舞蹈症(HD)是一种罕见病,其特征是异常运动舞蹈症,是由亨廷顿基因(Htt)突变引起大脑纹状体区域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所致。由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现担任中国暨南大学脑修复中心主任的陈功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疗法,可在HD小鼠模型中再生新神经元来达到运动功能修复和生命延长。该研究成果已于2020年2月27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上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855-3)。陈功博士说:“我们正在开发一系列基于神经转录因子NeuroD1的基因疗法,将脑内胶质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功能性的新神经元,用以治疗各种脑疾病,包括亨廷顿舞蹈症、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脑中风、ALS等等。鉴于我们大脑中的每个神经元都被胶质细胞环绕,因此这种在脑内直接把胶质细胞原位转化为神经元的新型神经再生技术比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神经再生的效率很高而且没有免疫排斥反应”。陈功博士是利用大脑内源性胶质细胞通过表达神经转录因子来直接再生功能性新神经元的早期先驱

  • 每页 5 记录  总共 7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0/16 跳转到 

Top

校内链接:

暨南大学主页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链接: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Japan Brain/MINS US BRAIN Initiative Europe Human Brain Project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邮编:510632) | 电话:85223563 | 邮箱: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院长致辞
    • 研究院简介
    • 港澳台及国际合作
    • 人才荣誉称号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 科普工作
  • 师资力量
    • 研究团队
      • 全部团队
      • 视觉系统损伤修复
      • 脊髓损伤与修复
      • 神经生长分子调控
      • 脑损伤机制与干预
      • 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
      • 语言发育与重塑
    • 行政技术团队
      • 行政人员
      • 科研助理
    • 讲座教授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数据库
    • 科研基金
    • 申请专利
      • 2018
      • 2017
      • 2016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博士后
    • 课程设置
  • 实验平台
    • 仪器设备
      • 电生理平台
      • 显微成像平台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行为学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招聘信息
    • 教研系列
    • 博士后
    • 合同工
  • 捐赠
  • 轮播图
  • 校内链接
  • 相关链接
  • 平台建设(旧)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实验室安全(旧)
    • 安全培训
    • 安全讲座
    • 安全规章
  • 学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