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登录管理 | 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2022.03 09

    任超然组在Neuron发表亮光干预镇痛作用神经机制研究成果

    2022年03月09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了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任超然课题组题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area for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bright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深入阐释了亮光干预镇痛作用产生的神经环路机制。外界光照条件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光除了能够参与形成视觉外,同时在情绪、认知、疼痛等非成像功能(non-image-forming functions)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人群研究发现亮光干预具有改善情绪、提升认知能力及镇痛作用。但光非成像功能的形成及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对该问题的深入解析,不仅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脑认知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可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任超然课题组长期从事光的非成像功能研究。他们前期工作发现丘脑腹侧外膝体(vLGN/IGL)所传导的亮光信息可通过对外侧缰核及丘脑连接核功能的调节分别发挥抗抑郁作用及空间记忆提升作用(Neur

  • 2022.03 02

    我院周立兵和曲宜波团队在Brain发表神经再生新成果

    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周立兵和曲宜波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Brain(IF=13.501)发表题为“Inactivating Celsr2promotes motor axon fascicul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mouse and human”研究论文。本研究首次报道神经发育相关基因Celsr2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其作用在小鼠和人神经组织中具有一致性。Celsr2是一种非典型钙粘受体蛋白,长期以来人们重点关注其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如团队早期报道其影响脑室纤毛发育(Nat. Neurosci.,2010)、运动神经元迁移(J. Neurosci,2010)、神经元轴突靶向生长(PNAS,2014)等,而该基因在神经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一直没有予以关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基因敲除和组织培养模型首次发现:抑制Celsr2的作用能够显著促进运动神经元轴突成束化和延伸生长,并能促进成年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联系重建和功能恢复(总结如右下图);而且证实在人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中存在类似的调控机理,提示Celsr2是神经修复一个潜在的分子靶

  • 2021.12 23

    李晓江团队在Autophagy上发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的新发现

    2021年12月22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utophagy(IF 16.016)杂志发表论文“SQSTM1 mediated clearance of cytoplasmic mutant TARDBP/TDP-43 in the monkey brain”(https://doi.org/10.1080/15548627.2021.2013653)。该研究通过对比灵长类猴与小鼠模型中TDP-43对SQSTM1基因的影响,又一次证明了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额颞叶变性(FTLD)和阿尔茨海默(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疾病均因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累积而导致。SQSTM1(Sequestosome 1又称p62)是一种多功能泛素结合蛋白,参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自噬-溶酶体系统两种蛋白降解过程,可选择性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因此,其功能受损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累积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TDP-43为神经退行疾病的致病蛋白,正常情况下在神经细胞核中分布,参与基因转录抑制、RNA前体剪接等重要过程。当TDP

  • 2021.12 17

    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首期学术沙龙在我校顺利举行

    12月11日,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首期学术沙龙在暨南大学行政楼1111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苏国辉院士、中国工程院高天明院士、广州市人大常委预算工委主任沈奎、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刘泉宝二级巡视员、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人员,以及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专家等40余人参加了现场交流,100多位神经科学领域学者线上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暨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吴陆生和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组长苏国辉院士主持。活动现场国家脑计划专家谭力海教授及省科技厅文晓芸副处长分别对中国“脑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专项进行了解读。高天明、戎利民、李远清、李晓江分别介绍了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脑科学基础研究、脑疾病与康复研究、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研究、脑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研究四个专题项目的实施情况和亮点成果。沈奎主任和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参会科技人员表示三个充分肯定:一是对广州提前布局实施“脑计划”充分肯定;二是对专项取得的进展充分肯定;三是对以学术沙龙取代日常项目检查的新管理形式充分肯定。广州将持续加大脑科学与

  • 2021.12 08

    陈功教授团队开发神经再生基因疗法,为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带来新希望

    2021年11月28日,广州暨南大学陈功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最新一期《神经生物学进展》(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杂志上发表文章,运用神经再生型基因疗法在大鼠颞叶癫痫模型上,将海马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位转分化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有效地降低了癫痫发作,从而为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带来了新希望。全世界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癫痫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手术、神经调控、生酮饮食等治疗方法。其中,20%-30%的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一种常见的成人耐药性癫痫,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海马中间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局部脑区神经网络异常兴奋,进而引起大脑功能异常。耐药性颞叶癫痫常需要手术切除海马脑区,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神经调控和生酮饮食疗效有限,如何从根本上治疗颞叶癫痫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陈功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神经再生基因疗法”为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神经再生基因疗法”是一项利用病毒载体向脑内胶质细胞递送神经转录因子,将胶质细胞原位直接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的新技术。

  • 每页 5 记录  总共 80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7/16 跳转到 

Top

校内链接:

暨南大学主页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链接: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Japan Brain/MINS US BRAIN Initiative Europe Human Brain Project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邮编:510632) | 电话:85223563 | 邮箱: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院长致辞
    • 研究院简介
    • 港澳台及国际合作
    • 人才荣誉称号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 科普工作
  • 师资力量
    • 研究团队
      • 全部团队
      • 视觉系统损伤修复
      • 脊髓损伤与修复
      • 神经生长分子调控
      • 脑损伤机制与干预
      • 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
      • 语言发育与重塑
    • 行政技术团队
      • 行政人员
      • 科研助理
    • 讲座教授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数据库
    • 科研基金
    • 申请专利
      • 2018
      • 2017
      • 2016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博士后
    • 课程设置
  • 实验平台
    • 仪器设备
      • 电生理平台
      • 显微成像平台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行为学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招聘信息
    • 教研系列
    • 博士后
    • 合同工
  • 捐赠
  • 轮播图
  • 校内链接
  • 相关链接
  • 平台建设(旧)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实验室安全(旧)
    • 安全培训
    • 安全讲座
    • 安全规章
  • 学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