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登录管理 | 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2016.07 01

    我院主导完成第一个基于三代测序的亚洲人参考基因组

    6月30日,由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主导完成的第一个亚洲人参考基因组“华夏一号”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作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院的师玲玲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苏国辉院士、周立兵教授和我校讲座教授王凯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的相关基因组分析算法已提交专利申请。该工作是我校与南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未来组生物、哥伦比亚大学、贝勒医学院、冷泉港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38/NCOMMS12065)“华夏一号”项目利用基于PacBio平台的第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产出超过103X的基因组覆盖率,并基于此进行基因组denovo组装,最终得到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接近完成图。基于三代测序技术,本项目平均读长达到7kb,N50为12.1kb,均远大于二代测序约150bp的测序读长;通过优化FALCON组装程序,组装得到2.93Gb基因组,其ContigN50为8.3Mb;同时该

  • 2016.04 10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4月9日上午,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研究院召开。我校副校长洪岸、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长欧阳谦出席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洪岸表示,联合实验室建设是暨大高水平大学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洪岸宣布了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并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全体委员颁发聘书。学术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南通大学顾晓松院士主持。会议听取了联合实验室主任对建设方案的汇报,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讨论。学术委员会代表一致认为,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基础扎实,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预期目标明确,建设方案基本合理,有望实现预期目标。学术委员会提出,联合实验室今后应重点强化粤港澳、国际合作,深化和境外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向展开深入协作,扩大国际影响,同时加强国内合作及校内资源整合。学术委员会强调,联合实验室在目前基础上,应努力实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内涵和质量,进一步整合研究团队,在特色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一批标志性成果;尤其要加强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同时

  • 2016.04 07

    曲宜波老师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近日,2016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最终结果公布,研究院曲宜波老师成功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曲宜波老师现为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博士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2012年来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神经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在NatureNeuroscience、PNAS、JournalofNeuroscience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以Celsr1-3为代表的平面细胞极性(PCP)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2012年启动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用于资助35周岁(含)以下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重点导向广东省基础研究人才发展,为广东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储备。本次暨南大学还有4位老师入选,分别是药学院朱建华、靳艳丽,环境学院郭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徐毅。

  • 2016.03 23

    我院申报2016年广东省自然基金5项全部获批

    根据广东省科技厅于3月22日发布的《关于2016年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公示》,我院此前申报的5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广东省杰青1项,重点项目1项,自由申请项目3项)全部获得立项资助,资助率100%,资助率和获批项目数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曲宜波老师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周立兵老师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孙鑫、张力、于盼盼三位老师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资助。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2016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情况项目类别负责人项目名资助金额(万元)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曲宜波Celsr2调控神经发育的作用及其机制70重点项目周立兵视网膜不同细胞亚群Frizzled3和Celsr3基因条件性敲除对其发育和视觉功能的影响30自由申请项目孙鑫脂质内稳态调控脊髓损伤脱髓鞘导致的巨噬细胞功能异常及其机制研究10自由申请项目张力自闭症动物模型中小脑神经元发育的研究10自由申请项目于盼盼芳基硫酸酯酶B(ARSB)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10

  • 2016.03 15

    2016国际视觉与眼研究大会在我院召开

    3月12日,由我院承办的2016国际视觉及眼研究大会(香港-暨南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研究会议)在第二理工楼801会议室举行。来自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及暨南大学的20多位眼科及视科学研究专家出席,与会者讨论了视觉科学及眼科领域研究中相关进展及治疗眼科疾病的新策略、新方法。暨南大学师生3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港方人员出席18人。下午会议由洪岸副校长出席并致辞,她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暨南大学概况、我校对科学研究的大力推动,及对神经科学及和新成立的“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支持和重视。随后洪岸向与会嘉宾,包括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苏国辉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的Chi-hoTo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CalvinC.P.Pang教授、澳门大学的苏焕兴教授以及会议赞助人VitorWoo医生颁发纪念品。下午的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本次活动是“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组织的第一个大型学术会议。联合实验室依托研究院,于2015年底获批立项建设,以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与再生为研究重点,其中视觉系统的损伤与修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我院目前已形成了以

  • 每页 5 记录  总共 7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4/15 跳转到 

Top

校内链接:

暨南大学主页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链接: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Japan Brain/MINS US BRAIN Initiative Europe Human Brain Project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邮编:510632) | 电话:85223563 | 邮箱: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院长致辞
    • 研究院简介
    • 港澳台及国际合作
    • 人才荣誉称号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 科普工作
  • 师资力量
    • 研究团队
      • 全部团队
      • 视觉系统损伤修复
      • 脊髓损伤与修复
      • 神经生长分子调控
      • 脑损伤机制与干预
      • 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
      • 语言发育与重塑
    • 行政技术团队
      • 行政人员
      • 科研助理
    • 讲座教授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数据库
    • 科研基金
    • 申请专利
      • 2018
      • 2017
      • 2016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博士后
    • 课程设置
  • 实验平台
    • 仪器设备
      • 电生理平台
      • 显微成像平台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行为学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招聘信息
    • 教研系列
    • 博士后
    • 合同工
  • 捐赠
  • 轮播图
  • 校内链接
  • 相关链接
  • 平台建设(旧)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实验室安全(旧)
    • 安全培训
    • 安全讲座
    • 安全规章
  • 学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