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 01
任超然、苏国辉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一条新的视觉诱发防御反应调控环路,加深了我们对外界光信息调控情绪相关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的理解,并可为临床上自闭症、恐怖症等防御反应障碍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
2016.08 17
研究院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8月17日发布的公告,在此次2016年度集中批次的评审中,研究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2项。资助项数和金额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
2016.07 01
我院主导完成第一个基于三代测序的亚洲人参考基因组
6月30日,由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主导完成的第一个亚洲人参考基因组“华夏一号”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作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院的师玲玲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苏国辉院士、周立兵教授和我校讲座教授王凯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的相关基因组分析算法已提交专利申请。该工作是我校与南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未来组生物、哥伦比亚大学、贝勒医学院、冷泉港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38/NCOMMS12065)“华夏一号”项目利用基于PacBio平台的第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产出超过103X的基因组覆盖率,并基于此进行基因组denovo组装,最终得到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接近完成图。基于三代测序技术,本项目平均读长达到7kb,N50为12.1kb,均远大于二代测序约150bp的测序读长;通过优化FALCON组装程序,组装得到2.93Gb基因组,其ContigN50为8.3Mb;同时该
-
2016.04 10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4月9日上午,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研究院召开。我校副校长洪岸、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长欧阳谦出席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洪岸表示,联合实验室建设是暨大高水平大学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洪岸宣布了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并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全体委员颁发聘书。学术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南通大学顾晓松院士主持。会议听取了联合实验室主任对建设方案的汇报,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讨论。学术委员会代表一致认为,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基础扎实,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预期目标明确,建设方案基本合理,有望实现预期目标。学术委员会提出,联合实验室今后应重点强化粤港澳、国际合作,深化和境外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向展开深入协作,扩大国际影响,同时加强国内合作及校内资源整合。学术委员会强调,联合实验室在目前基础上,应努力实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内涵和质量,进一步整合研究团队,在特色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一批标志性成果;尤其要加强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同时
-
2016.04 07
曲宜波老师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近日,2016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最终结果公布,研究院曲宜波老师成功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曲宜波老师现为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博士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2012年来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神经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在NatureNeuroscience、PNAS、JournalofNeuroscience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以Celsr1-3为代表的平面细胞极性(PCP)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2012年启动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用于资助35周岁(含)以下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重点导向广东省基础研究人才发展,为广东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储备。本次暨南大学还有4位老师入选,分别是药学院朱建华、靳艳丽,环境学院郭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