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登录管理 | 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2024.10 21

    杨伟莉/李世华/李晓江团队利用猴模型揭示帕金森病新病理机制

    10月15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杨伟莉/李世华/李晓江团队在国际医学研究领域权威顶级期刊《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一区Top,IF 13.3)在线发表题为“Deficiency of Parkin causes neurode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athological α-synuclein in monkey mode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首次建立了不同年龄的Parkin缺失猴模型,并发现Parkin缺失随年龄增长可造成猴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明显变性及死亡、纹状体部位多巴胺合成减少及病理性pS129-α-syn聚集,成功模拟了PD病人脑中的重要病理特征,这与Parkin敲除的小鼠模型及猪模型无法模拟PD病人脑中神经细胞退变死亡的重要病理形成鲜明对比,提示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Parkin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生理状态下的动物体内PINK1激酶可磷酸化Parkin的证据,且Parkin 磷酸化的减少与pS12

  • 2024.09 12

    张力课题组发现运动改善焦虑的代谢-脑作用机制

    近日,我校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课题组,在Cell Metabolism期刊发表题为“Physical exercise mediates cortical synaptic protein lactylation to improve stress resilience”的论文,发现了运动后产生的乳酸分子,通过增强皮层特定突触蛋白的乳酰化修饰,改善突触结构及功能,缓解压力应激导致焦虑行为的机制。运动对于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的改善效果已得到大量人群研究的支持。目前对其背后生物学机制的解析主要包括了成体神经发生、单胺能神经递质、神经炎症等假说。在调控脑内微环境的同时,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多组织器官的代谢稳态。例如,机体高强度运动下各类组织细胞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分子,在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参与了多个分子通路调控。在脑组织中,有研究提示乳酸可能改善记忆形成,及发挥抗抑郁作用。但乳酸作为短时的能量代谢分子,如何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上发挥持久作用,还缺少有力的机制解释。近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乳酰化修饰,可能为解析运动改善情感障碍的代谢-脑机制提供理论模型。在这项研究中,张力研究员负责的我校“

  • 2024.07 28

    殷鹏/李晓江团队发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研究论文:通过抑制UBE2N清除β-淀粉样蛋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的新进展

    2024年 7月17 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殷鹏/李晓江团队在国际著名经典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Dementia (中科院一区,IF=13.0)在线发表题为“Suppressing UBE2N ameliorates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through the clearance of amyloid-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通过抑制UBE2N可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并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为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及寻找到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alz.14122)。AD的病理特征之一为错误折叠的Aβ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其发病原因复杂,衰老则被认为是AD重要诱因之一。这是因为错误折叠的Aβ在衰老过程中逐渐积累,造成神经细胞损伤。这种年龄依赖性的毒性蛋白积累被认为是细胞清除错误折叠蛋白能力受损的结果。细胞可通过泛素化修饰蛋白清除错误折叠蛋白或毒性蛋白,泛素化修饰蛋白然后经泛素-蛋白酶体(UP

  • 2024.05 21

    杨甦/李晓江团队揭示灵长类动物特有的亨廷顿蛋白降解途径

    2024年5月17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杨甦和李晓江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一区Top,IF 13.6)发表题为“TRIM37 is a primate specific E3 ligase for Huntingtin and accounts for the striatal degeneration in Huntingto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l2036)。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食蟹猴、小鼠、人)的不同脑区内HTT蛋白的表达水平,揭示了HD病程中纹状体神经元特异性死亡的分子机制。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家族,由亨廷顿基因(Huntingtin,HTT)一号外显子区域中的 CAG重复异常扩增(超过36次)所导致。HTT基因编码的HTT蛋白在人脑中广泛表达,但HD患者的纹状体是发生神经元死亡最严重的脑区。

  • 2024.05 18

    杨甦/李晓江团队揭示HAP40在亨廷顿舞蹈症中的作用

    2024年5月15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杨甦和李晓江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Death Disease(一区Top,IF 9.0)发表题为“HAP40 modulates mutant Huntingtin aggregation and toxicity in Huntington’s disease mice”的研究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24-06716-4)。研究团队通过在基因敲入小鼠模型中调控HAP40的表达改变了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的病理进程,从而揭示了HAP40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HD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家族,由亨廷顿基因(Huntingtin,HTT)一号外显子区域中的 CAG重复异常扩增(超过36次)所导致。HTT蛋白的分子量超过300kDa,可能与超过百种蛋白相结合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HAP40是目前已知与HTT蛋白结合最为紧密的蛋白之

  • 每页 5 记录  总共 7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16 跳转到 

Top

校内链接:

暨南大学主页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链接: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Japan Brain/MINS US BRAIN Initiative Europe Human Brain Project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邮编:510632) | 电话:85223563 | 邮箱: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院长致辞
    • 研究院简介
    • 港澳台及国际合作
    • 人才荣誉称号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 科普工作
  • 师资力量
    • 研究团队
      • 全部团队
      • 视觉系统损伤修复
      • 脊髓损伤与修复
      • 神经生长分子调控
      • 脑损伤机制与干预
      • 脑衰老和脑重大疾病研究
      • 语言发育与重塑
    • 行政技术团队
      • 行政人员
      • 科研助理
    • 讲座教授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数据库
    • 科研基金
    • 申请专利
      • 2018
      • 2017
      • 2016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博士后
    • 课程设置
  • 实验平台
    • 仪器设备
      • 电生理平台
      • 显微成像平台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行为学平台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招聘信息
    • 教研系列
    • 博士后
    • 合同工
  • 捐赠
  • 轮播图
  • 校内链接
  • 相关链接
  • 平台建设(旧)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实验室安全(旧)
    • 安全培训
    • 安全讲座
    • 安全规章
  • 学院公告